安慰人不是讲道理
来源:人民网-生命时报
亲朋好友或者同事遇到了烦恼,我们本能上会想安慰他们,帮他们走出情绪低谷。但你可能发现,你讲出的话虽然很有道理,可有时并不起作用,甚至让对方更加烦恼。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尼克·维格纳说,人们安慰人时常犯的错误就是,想帮痛苦的人解决问题,但对方需要的不是大道理,而是理解。注意以下4点,你的安慰效果会更好。减少说教。见到亲朋好友有了恼怒、沮丧、忧虑,你可能会把他的坏情绪看作“问题”,急着要帮他们摆脱这些负面情绪。然而,人的情绪只是外在表现,只关注情绪是对根本原因的忽视,所以无论你怎样让对方“想开些”,也没有多大效果。
减少对情绪不好的人说教,可以耐心思考“他经历了什么才会这样难受”“是不是有外在因素影响他的情绪”“坏情绪对他也许有好处,让他痛定思痛”。一步步思考对方的感受,而不是口若悬河让他立马解决问题,这样才能标本兼治,对痛苦的人最有帮助。
发挥“反向同理心”。同理心是设身处地想到对方的处境,尝试思考如果遇到同样问题,自己会怎样思考和行动。但维格纳认为,更有帮助的是反向同理心,也就是回忆自己以前的经历,是不是也遭遇和对方相似的处境。例如对方心理受了打击,垂头丧气,你可以回想自己上一次受到打击的时候,发生了什么事、身边的人是怎么帮助你的,更重要的是,那时候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?从这样的角度看待别人的坏情绪,比单纯的同情更能理解对方的挣扎和焦虑,也更清楚应该给予对方什么帮助和支持。
采用“反映式倾听”。很多处在悲伤之中的人,最希望的并不是有人风风火火地来解决他的痛苦,而是渴望被了解。正因如此,你需要采用“反映式倾听”,也就是对方向你诉说的时候,你要注意听,然后不管对方说了什么,你像镜子一样,用同样的意思将对方的话复述一遍。